和老友聊成都创业项目,他说这儿娱乐效果不是好不好,是疯没疯到位?
前几天,跟老朋友小李约在了春熙路口的那家星巴克闲聊,他讲今年在成都做了个创业项目,和文旅相关,负责活动体验设计,是线下年轻人社交活动的策划,结果差点把自己搭进去,他叹着气说,你不清楚现在成都人多么挑剔,活动不新颖不好,布置不“出片”不行,就连嘉宾咖位小了都要被挂在小红书上吐槽,说完他狠狠嘬了一口拿铁,抹抹嘴说,但要说成都娱乐效果好不好,我这么讲,它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属于疯没疯到位的问题。」这句话,瞬间把我好奇心勾起来了。
成都,是那种有被戏称为“休闲第一城”之存在的地方,然而,要是你觉得这儿仅有茶馆麻将跟火锅,那或许还停留在十年前的那种认知上,比如说,上个礼拜,我被另一个从事市场研究的朋友拽去东郊记忆看了一场“国风电子音乐节”,在台下站着的人群当中,存在着穿着汉服蹦迪的少女,还有牵着孩子摇晃荧光棒的70后大妈,那种呈现出混搭态势却并无违和之感的场面,确实真的只有成都才有可能打造出来。
按照业内的说法来讲,成都的娱乐消费状况是,已然进入了「场景驱动」的阶段,大家所需求的是整个的情绪解决方案,并非单纯的「乐子」,例如沉浸式话剧,天台露营酒吧,甚至又或许是寺庙咖啡等类似的多种稀奇古怪的融合业态,在这座城市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像小李他们所举办负责的一个“天台电影➕火锅DIY”活动,场场都达到爆满的状态,他在事后进行复盘的时候这样表述「单独放置电影或者仅仅是吃火锅,可能都会显得普普通通,然而当你把电影以及火锅放置到二十八楼的天台之上,背后所呈现的是霓虹闪烁的城南夜景,如此一来情绪价值便直接被拉满了。」
这同样说明了为何成都本地的活动主办方愈发着重「互动基建」,不光得有不错的内容,还得规划用户的参与门路:从签到打破沉默,到离场有纪念品,每个环节都必须制造传播契机。因为成都是网红城市,然而不能仅服务网红,本地的年轻人追求的是真实可触及的欢乐,是能够发到朋友圈的、带有情绪标识的体验。
我曾疑惑一个问题:「为何成都的非传统演出市场能如此出色?」,脱口秀也好,即兴喜剧也罢,甚至一些小剧场实验戏剧亦如此,即便内容质量还稍显稚嫩,可票却常常比不少一线城市卖得还好。后来有位在峨影厂做策划的姐姐告知我:“成都人乐意给新鲜事物付钱,也甘愿为真诚给予掌声。”此地存在一种其他地方很难得的宽容与热情——你表现出色,我尽情欢笑并大声鼓掌;你表现糟糕,我大多也不会当场拆台,至多散场后默默打开大众点评给个三星。
只说实际情况,成都的娱乐生态并非毫无问题。小李曾遭遇过一次严重挫折:他精心策划了一组包含城市骑行以及 vintage 淘货的 thematic tour ,前期招募时反响颇为热烈,然而实际到场的人数连三分之一都达不到。“那天突然降下暴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他边摇头边说道:“更多人仅仅是随意报名,感觉‘有趣’但并非真心想要参与。成都可供选择的项目实在太多,今日是复古骑行,明日或许就是即兴戏剧工作坊……用户极易被分散,如何运营以提升忠诚度成为了核心难题。”
讲到这儿,也没办法不提及成都夜间经济的AB面。去年夏天于兰桂坊,我陪着一位从事商户调研的朋友一直聊到凌晨两点。她讲九眼桥—兰桂坊这一带夜店虽说人流多得像爆炸一样,然而同质化问题实际上是挺严重的。“好多店变换了装修,更换了名字,可玩的依旧是十年前那一套酒桌游戏。”相反的是华西坝、大学路这些新生的街区,静悄悄地出现了不打烊书店、午夜小酒馆与即兴音乐现场共同组合而成的新形态——它们也许没那么吵嚷,却更契合年轻人所需要的「氛围型放松」。
即便先不把那些新兴玩法搁在一边,甚至你能够于人民公园花费二十元坐上整整一下午,要上一杯碧潭飘雪,望着清风掠过竹椅,瞅着周围叔叔阿姨热心地向你讲述他们子女的职业以及家底,这同样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快乐,真切、自在、鲜活到不像是一种按计划安排的娱乐,然而却比许多投入巨额资金打造的所谓“沉浸式乐园”更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三月份起,小李调整了他们的内容策略,不再一味做大活动、追大流量,而是重点切入垂直社群,比如成都本土的二次圈,宠物交流群体,甚至还有一个“失恋爱好者治愈趴”。他提出了一句话,这句话被我奉为新运营真理,即:非泛泛问『成都能不能玩得开心』,而是问『我想和谁、以什么样的心情享受这段时间』。
他们上个月于水璟堂举办了一场活动,活动主题是 “怀旧夜校”,现场邀请了来自省队的教乒乓球的老师,还邀请了带着大家制作兔子灯的手艺人,最后众人甚至集体大合唱了「蓝精灵」。前来参与的大多是90后、00后,然而却没有人看手机,也没有人提前离场。那天在现场的我,偷偷留意到好几个年轻人,他们一边笑着,一边擦拭眼角。成都的娱乐向来并非仅仅是疯狂玩耍、傻乐,它还夹杂着一种带有浓厚人情味的温度以及记忆的再度呈现。
总归来讲,能够评判成都具备怎样娱乐效用的标准,也许从来都并非是“嗨不嗨”这种情况,也不是“炸不炸”这种状况,而是在相关活动结束散场之后,一个人独自缓缓步行回去的那一段路途上,这个人是不是面部呈现出笑容的表情状态,这个人是不是内心感觉人间依然是值得眷恋的。要是一座城市所体现出的娱乐形式,可以承载人之内心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可以安放人内在所持有的疲惫之感,那么不管这座城市的娱乐现象是以什么样子的形态进行展现的——不管是像太古里举办的那种快闪展的形式,还是像老巷子里售卖的一碗可以品尝的甜水面的形式,又或者是如同与你仅仅有着萍水相逢缘分却能交谈一整个夜晚的陌生人这样的形式——大概都已然在某种层面意义上达成了“好”这样的一种状态了。
不妨讲一句稍带些矫情且真切的话语,成都具备的娱乐成效,并非是指标,而是呼吸,它并不承担让你延续生命,但是它会协助你想起,人应有的活着的那种滋味,是热乎的 。
倘若你同样持有认可之情,又或是期望去讲述你于成都游玩期间经历的最为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回,欢迎于评论区域跟我们彼此剖露你的经历记叙。原本创作着实是辛苦艰难之处,要是感觉撰写得诚挚用心,不妨去点一下赞,进行一次收藏,转送给那个能够跟你最为融洽地玩耍起来的人。添加关注于我,下一期咱们持续去谈论成都哪些隐蔽不曾显露之地蕴含着真正不同寻常的生命精神。